
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赚配网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被轰鸣声划破——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升空,将航天员聂海胜、刘伯明、汤洪波送入浩瀚太空。这是我国第12艘载人飞船,也是空间站建设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。作为指挥长的聂海胜,已是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,这一次更让他成为中国首位在轨驻留100天的航天员。
谈到自己的经历,聂海胜总是动情地说:“是国家让我这个苦孩子,走出了困境,迎来了光明的未来。”他的童年十分艰难,与翟志刚等航天员一样,出身普通甚至贫寒,但正是这份磨砺,塑造了他们坚韧的意志。
早在2005年10月12日,他就曾随神舟六号一同飞天。当时,在湖北枣阳市老家的母亲张金秀,因病卧床多年,却仍然激动到热泪盈眶。老人言语不清,但眼泪已传达了全部的自豪与喜悦。
展开剩余80%其实,在2003年神舟五号飞行前夕,张金秀病危的消息,家人甚至决定瞒着正在北京集训的聂海胜。小弟聂新胜说:“六哥是为国家出征,千万别让他分心。”张金秀也坚持:“不要告诉老六,别耽误国家的大事。”那一年,聂海胜作为替补,送杨利伟走向舱门,看着火箭升空才稍稍放下心。直到那时赚配网,才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,急忙赶回家探望。面对自责的儿子,母亲只是轻轻叹息:“忠孝难两全,你是国家的航天员,也是家乡的骄傲,娘怎会怪你呢?”
聂家兄妹八人,父亲早逝,生活重担压在母亲和兄弟肩上。因聂海胜常年在外训练,赡养老母的责任主要落在聂新胜身上。小弟因家境耽误婚姻,但却毫无怨言,还常安慰哥哥:“你尽忠,我尽孝。”兄弟之间深情相拥,那一刻,比任何誓言都坚定。
事实上,聂海胜从小就懂得“苦尽方能甘来”。小时候,家里经常食不果腹,粗粮杂面是常态,偶尔能吃上萝卜干和咸菜就算奢侈。父亲去世后,母亲一人拉扯八个孩子,家境更是艰难。他却依旧坚持读书,成绩优异。放假时,他干过各种重活——扛沙包、搬砖、和水泥,只为凑齐学费。夜晚,他仍挑灯学习,因为他清楚:知识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。
他的梦想,是当飞行员。少年时的一场梦,仿佛给他插上翅膀,让他立志翱翔蓝天。高考前,长春航校来湖北招生赚配网,他抓住机会,顺利通过选拔,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、追逐天空的孩子。从此,人生轨迹彻底改变。
不仅聂海胜,许多航天员的童年都饱含艰辛。叶光富因家境贫困,差点因50元路费错过航校机会;翟志刚更是靠姐姐含辛茹苦的抚养,才有了逐梦的可能。可以说,正是这些坎坷经历,让他们更加坚毅,最终撑起了中国的航天梦想。
在家庭生活中,聂海胜同样幸运。他的妻子聂捷琳是一名军人,婚后始终支持丈夫的事业。1992年,她甚至将婆婆接到身边照料,把老人当作亲母亲般对待。婆婆瘫痪后,她更是请假一个月,亲力亲为,日夜守护。村里人都感叹:“就算是亲闺女,也不过如此。”
尽管航天事业风险极高,妻子起初有些担忧,但聂海胜坚定地说:“正因为没人做,所以我才要去做!”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,他闯过了无数考验,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。
多年飞天征途,他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。女儿“天翔”甚至笑着抱怨:“爸爸在家时,我都不能吃想吃的零食了。”因为航天员的饮食严格受控,母女俩只能陪着他一同节制。小姑娘却十分懂事,还主动当起父亲的“英语老师”,陪伴他备战任务。
回望聂海胜的成长历程,从贫困山村走到太空,他吃过的苦、担过的重,成就了今天的航天英雄。如今已近花甲之年,他依然保持着战备状态。他常说:“荣誉不能让我停下脚步,年龄也不能成为放松的理由。国家需要我上,我就一定会上!”
这份坚定,正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